國際機器人技術協會(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指出,在2015到2017年之間,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將繼續提高,平均年增長將達到12%。在亞洲和澳洲地區,機器人的銷售額預期每年將增加大約16%,而自動化行業和電子業在機器人方面的投資也會持續加大。
ABB集團市場營銷助理副總裁林世梁先生認為,隨著機器人技術踏入全新的階段,人與機器人之間將能實現更緊密的合作。亞洲精密機械工業展(MTA2015)展前,通過與林先生對話,深入了解了未來亞洲制造業中,自動化科技和機器人技術的應用趨勢。全球電力和機器人技術領先企業ABB集團,將參與MTA2015,展示旗下多項機器人技術方案。
機器人技術趨勢簡介
人和機器人的合作,由小零件裝配開始。現階段,兩者已經可以攜手緊密合作,而無需設置安全籠子或其他保護設施或屏障來保護工作人員,而且隨著技術不斷發展,自動化科技還將變得更為簡單和容易使用,其中一個例子就是模塊化的即插即產部件。即便沒有豐富的機器人技術應用經驗,也能利用這種部件,在流程中編制機器人程序,讓其投入生產。ABB集團對“所見即所得”的編程界面深具信心,因此我們可以預期,通過視像程式以及親身教導(而不是編碼)來編寫程式,能讓下一代編寫起程式來更為輕松簡易。
正在積極研發中的多種工具,能在日后讓機器人擁有更先進更強大的感覺和抓取功能,進而跟周遭環境互動。機器人也必須繼續開發更多接近人類的能力,如尋找、辨識和處理物品等,才能完成所有交付的工作和任務。此外,我們還能把強大的信息處理速度,跟力量控制以及更先進的二維、三維視覺系統等相結合,創造出更有獨立作業能力的機器人,在面對日常運作中難免出現的小故障小停頓時,能自主決定該走出的下一步。ABB集團已經研發出新一代集成式的力量控制以及視覺系統,更多終端用戶將有機會使用這些先進科技。
亞洲生產商將從中獲益
新加坡的經濟表現一直都是亞洲市場內的佼佼者,不過,其最新預算案透露,盡管過去三年來新加坡的工資水平已經能與發達國家看齊,不過生產力卻落在后頭。企業面對著激烈的國際競爭,可是生產力的增長卻面臨強大的阻力。
各個行業和領域現在就得加緊行動,在下一輪經濟復蘇前開始采納應用集成自動化科技。只有進一步自動化,未來才能減少生產所需的人力,提高行業生產力,利用更少資源和時間,生產數量更多、質量更穩定優越的產品。采用機器人技術,不僅能讓生產商提高生產力,還能大幅度減少能源使用量和二氧化碳排放。自動化生產線安裝視覺系統后,無需室內照明和空調(除非產品另有需要)即能運作,可以全年無休進行生產,同時節約大量能源。
企業如果擁有完善的生產場地和設施,也可善加利用能夠整合并決定使用方案的系統,盡可能降低企業成本。亞洲生產商所制造的產品種類廣泛,從一次性設計到同樣設計大量生產的產品等,不一而足。這樣的生產形態帶來多種挑戰,要求所使用的機器人技術更具創新能力也更有生產力,才能達到理想的投資收益。
發掘東南亞市場商機
東南亞的中產階級不斷壯大,年輕一代教育水平持續提高,他們不再愿意從事制造業生產流程以及其他行業中骯臟、危險和單調,而且無法帶來滿足感的工作。因此,就業市場出現了新的需求,覓職者追求更吸引人、更有意義的工作。這股潮流,對區域生產商的人力供應可能構成挑戰,促使他們不得不調整改進本身人力資源的部署和結構。事實上,有的中小型企業已經開始采用機器人自動化技術,務求留住員工,甚至吸引新生代接手傳承業務。
經濟展望不明朗、油價走低、市場波動加劇,種種因素都在驅使企業進行再思考,以探索如何給產品和服務增值。生產成本較低的亞洲國家,其生產鏈具備低成本量產能力而占據優勢,企業若能更進一步,為客戶提供定制服務、滿足個別需求,就能從行內同業中脫穎而出。以電子業為例,新的型號、新的功能快速推陳出新,產品周期大為縮短;要應對少量多樣的生產需求,就必須能夠快速投產、靈活轉變。在這種情況下,機械人技術讓生產商得以擺脫量產的束縛,可以靈活轉換,交替生產不同的產品、開展不同的生產流程。產品種類更多、品質更好,企業就更有把握沖擊市場、開創有利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