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們實地調研了成飛集成公司,與公司領導就公司汽車模具、零部件相關業務以及鋰電池新業務的發展情況與未來規劃進行了交流,主要觀點如下:
1、汽車模具行業周期性與宏觀經濟形勢、新車型推出等密切相關,公司模具業務有望保持平穩增長。
1)汽車覆蓋件模具投資領先新車型推出周期半年至一年時間。車型更換是汽 車覆蓋件模具更換的最主要原因,模具達到使用壽命更換的情況較少。根據中國模具工業協會統計,設計制造一款全新車型所需汽車覆蓋件模具價值約1億元;每款 改款車型平均約25%的覆蓋件模具需要更換,價值約2500萬元。一般每個全新車型都要經過多年的設計、測試、生產準備等才會正式推出,覆蓋件模具等設備 投資一般會領先新車型推出周期半年至一年時間。而新車型的推出速度與整個宏觀經濟周期及汽車行業競爭形勢關系密切,因此汽車覆蓋件模具行業市場需求受宏觀 經濟形勢、新車型推出速度等影響周期性波動。
2)行業較為分散,獨立模具企業市 占率有望繼續提升。目前國內最大的幾家汽車模具企業包括:天汽模、一汽模、成飛集成、東風汽模、比亞迪汽模等,其中天汽模與成飛集成為獨立模具企業,另外 三家為依附于汽車品牌的模具企業。一般一汽、東風、比亞迪等公司優先向配套汽模公司采購模具,但受產能、供貨周期等限制,一般也需要同時向獨立模具企業采 購,而近幾年一汽模、東風汽模等依附于汽車品牌的模具企業較少參與市場競爭,獨立模具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逐漸提升。
3)我們預計公司未來幾年汽車模具收入有望保持平穩增長。從汽車行業新車 型推廣情況來看,2009年與2012年是新車型推出的兩個高峰,受此影響,汽車覆蓋件模具行業在2008年與2011年經歷了兩年的景氣高峰。根據目前 主要汽車品牌的規劃,未來幾年汽車新車型推出速度會相對平穩,因此汽車模具行業整體有望低速增長或基本持平。公司受益于獨立模具企業市占率提升以及海外市 場拓展力度加大的影響,未來幾年汽車覆蓋件模具收入有望保持相對平穩的增長。
2、圍繞汽車工裝業務進行橫向與縱向拓展,外延式擴張提高收入增速。
1)橫向擴張方面,公司將積極向焊接、夾具、檢具等領域擴張。在汽車工裝 行業中,模具的市場份額最大,焊接、夾具、檢具等細分領域市場相對較小,因此公司的規模在整個汽車工裝領域內都處于前列,有實力通過合資新建、兼并重組等 多種方式進行橫向擴張,擴大企業整體規模提升競爭力。
2)公司將同時進行產業鏈縱向擴張。向上可進入汽車設計領域,下游可向汽 車零部件、沖壓件、樣車白車身等領域拓展。目前公司主要汽車零部件收入來自子公司安徽成飛集成瑞鵠汽車模具有限公司,另外成都龍泉的集成模具建成后還將新 增一部分汽車零部件產能。另外公司2012年啟動同捷科技項目,試圖通過并購方式進入上游汽車設計領域,目前該項目已經暫停,但公司仍將積極尋求向上游市 場的拓展機會。
我們判斷,公司圍繞汽車工裝進行積極的橫向及縱向擴張,有利于公司市場規模的擴大及培育新的業績增長點,但是外延式擴張需要合適的市鋤遇等,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3、鋰離子動力電池國內發展迅速,但公司鋰電池收入大規模放量尚待國家政策支持。
1)國內鋰離子動力電池以磷酸鐵鋰技術為主,區域上主要集中于新能源汽車 推廣較快的華東華南地區。截至2013年2月,根據FOURIN對中國本土97家鋰離子動力電池相關企業(其中包括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企業)的調查 結果,71家從事電池生產,34家從事電池材料生產(其中8家同時從事電池及電池材料生產),在71家鋰電池生產企業中,60家企業選擇磷酸鐵鋰為電池正 極材料。地區分布上,廣東地區企業22家,浙江15家,江蘇9家,上海7家,是鋰電池相關企業分布最集中的四個地區。
2)我國鋰離子動力電池產能擴張迅速,但企業準入標準、產品安全、測試等 法規標準仍不完善,行業集中度有待提高。根據FOURIN的不完全統計,當前我國鋰離子動力電池產能已達31.8億Ah,正負極材料的年產能分別達到 3.92萬噸和7.27萬噸,產能擴張迅速。但目前行業準入、安全檢測等法規標準仍不完善,充電基礎設施布局尚不齊備,并且純電動汽車的經濟型尚需國家補 貼支持,因此鋰離子動力電池市場尚處于培育期,市場需求增速低于產能擴張速度,造成目前行業產能過剩,行業競爭較為激烈的格局。
3)成飛集成鋰電池業務目前主要針對新能源汽車市場與儲能市場,前期推廣 較為順利,但大幅貢獻收益尚待產能進一步釋放。目前電池材料方面公司正負極材料基本外購,但隔膜材料已經取得突破。鋰電池方面,中航鋰電是國內第一家 100AH以上大容量鋰電池通過國家電池檢測中心安全檢測的廠家。到2012年底,在工信部公告的電動車型中,使用中航鋰電電池的車型總數排名第一。公司 目前客戶包括主要的電動汽車廠商及國網、南方電網等儲能客戶,同時公司也在積極探尋與普天等央企進行戰略合作的機會。但受新園區投入使用后相對固定成本增 加以及銷售推廣力度加大費用增加影響,上半年公司鋰電池業務盈利能力大幅下滑,改變此種狀態需要產能進一步釋放。
4)公司鋰電池銷售放量尚待國家政策推動。目前電動汽車經濟型主要取決于政府補貼力度,2012年新能源補貼政策到期后,新的補貼政策遲遲未出臺,對當前鋰電池的銷售形成一定影響。如果下半年新的補貼政策順利出臺,有望推動鋰電池行業發展。
4、盈利預測與估值
我們預計公司2013年-2015年可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 5113萬元,6061萬元與7050萬元,對應EPS分別為:0.15元、0.18元與0.2元,同比增漲-6.1%、18.5%與16.3%,當前股 價對應2013年PE112倍,給予公司“中性”評級。
5、風險提示
1)下游新車型推出放緩影響模具投資需求的風險;2)鋰電池市場推廣進度低于預期以及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