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免稅”規定,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小微企業才能享受此優惠政策,哪一家鋼貿企業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一噸鋼材的銷售價格就是三、五千元,2萬元能買幾噸鋼材。所以說,在鋼材貿易行業,不存在小微企業,也享受不到“免稅”政策。
那么對于下游用鋼企業來說,是否因此項政策的實施,企業得到發展,從而拉動鋼材需求呢?羅百輝認為“免稅”政策,在鋼材的最終用戶中也都難以享受,因為在制造業中幾乎沒有小微企業,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制造企業是沒有的。
按照《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從業人員30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從業人員2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300 萬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從業人員2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300萬元以下的為微型企業。羅百輝指出,能享受“免稅”的小微企業,大都不屬于制造業,基本上不 涉及鋼材需求,他們大都是從事食品、小日用品貿易的小店、小販。盡管國內將超過600萬戶小微企業帶來實惠,直接關系幾千萬人的就業和收入。但這些小微企 業都不是主要的用鋼行業,所以對直接拉動鋼材需求,尚難產生實質性的效應。
不過,盡管小微企業免稅這一措施對鋼市沒有多大影響,但這將推動轉型和穩定增長結合起來,有利于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和長遠發展,它最終必然拉動 鋼材需求,有利于鋼材市場平穩向好運行。此項政策的出臺和實施,它發出一個信號,國家保持經濟“穩增長”各項政策的舉措正在陸續出臺,這600萬小微企 業,也是作為當前保持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他們的減負、轉型和發展,促使國內經濟平穩快速發展。
時下鋼貿企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就貸款融資難,融資成本高,融資門檻的“障礙”,是鋼貿企業最大的生存危機。鋼貿行業是典型的資金密集型行業,資金占用量大,周轉慢,融資成本高,盈利空間小,鋼貿已進入微利時代。
當前,國內鋼貿企業發展面臨資金“瓶頸”且日趨嚴重。在中內鋼鐵貿易行業中,中小型鋼鐵企業的比重超過90%,且以民營企業為主體。這些鋼貿企 業的特點是:資產負債率高,資產主要是流動資產,負債主要是流動負債,銷售凈利率和銷售毛利率都很低,資產周轉快,資金需求大,自身資本根本無法滿足需 求,必須靠頻繁的融資得以持續正常經營。也正是因為鋼鐵貿易企業絕大部分資金為流動資產,對銀行而言存在信息不對稱現象,且對其貸款的風險控制上存在難 度,監控成本很高,因此銀行常常不愿向鋼鐵貿易企業授信。
而鋼貿企業對上游的鋼廠訂貨需要全額付款,對下游終端用戶有的則需墊資,貨款不能及時收回,再有庫存中的鋼材作為流動資產,需占用一大筆資金, 因此鋼鐵貿易企業在資金鏈的上下游中處于劣勢。羅百輝認為,目前國內鋼貿行業正處于泡沫破裂的初期,利用鋼材貿易的融資模式已難以為繼,利用信息不對稱靠 博取價差的經營模式,其操作難度越來越大,已經不適應當前的市場環境。因此,鋼貿企業除了自身轉型、升級外,還需要外部的支持和扶植,比如銀行應該對于長 期從事鋼材貿易、資質好、信譽度高的企業給予融資方面的支撐。目前商業銀行規模鋼材流通行業的融資管理,收緊對鋼貿企業的貸款,去杠桿化的結果必然是未來 鋼材市場將長期處于低庫存狀況,流通渠道的“蓄水池”功能弱化,鋼材流通的“短流程化”將成為趨勢。
目前鋼鐵貿易企業在諸多方面無法享受國家應有的關注和扶持,比如融資、稅收、政府規劃等。與上下游行業享受國家政策扶持不同,政府和政策關注和 扶持的是鋼鐵產業鏈的兩端,即上游的生產企業和下游的用鋼行業,對提供流通服務的中間貿易環節關注和支持力度明顯不夠,政府和政策角色的缺失,使國內鋼鐵 貿易行業發展和成長面臨重重困難,甚至出現生存危機。羅百輝建議國家有關部門采取法律和行政手段規范行業發展,為國內鋼鐵企業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希 望政府出臺關注鋼鐵貿易企業的相關扶持政策,并制定發展、規劃鋼鐵貿易行業的規定,得到與國有企業在政策對等的更多、更有實效的支持。建議銀行大力開發適 應鋼鐵物流企業特點的金融產品,簡化貸款審核程序,積極探索商業銀行開展對中小企業貸款給予貼息或風險補償的有效途徑,提高對鋼鐵物流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 的信貸比重,推進銀行依托擔保機制,開展對鋼貿企業擔保貸款業務,破解鋼貿企業融資瓶頸,促使整個鋼貿行業“血液”暢通,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