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業,作為工業之母。長三角模具業發源于上海,從2O世紀4O年代開始,上海模具一直列全國之首。在長三角產業升級的努力中,存在著依賴外資的狀況。企業必須加快調整發展戰略,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層次,實現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跨越。
長三角模具業發源于上海。從2O世紀4O年代開始,上海模具一直列全國之首。到2O世紀8O年代后期,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人,國家有關部門對模具工 業的重視和支持,加上模具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的宣傳和促進,浙江省內一些地方政府開始將模具工業作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加以支持和扶植。如余姚市政府出臺了 [2005]47號文,在8款25條中,對模具的技術提升、標準化、信息化、核心競爭力、改變產品結構
在長三角產業升級的努力中,存在著依賴外資的狀況。以浙江省為例,全省有制造業集群近千個,但這些產業集群中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的科學研究與實驗發展 r&d支出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僅為0.45%左右,低于全國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的平均水平0.61%,更不用說發達國家3%的高比例。
長三角的模具產業必須加快調整發展戰略,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層次,實現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跨越。
浙江省統計局有關調研報告顯示,浙江省制造業企業的巨額投資,主要用于擴大再生產;新產品的技術來源大多采取“拿來主義”的模仿手段。
同時,還有統計資料顯示,長三角兩省一市的國際資本總額占全國累計實際利用外資額近30%,是中國利用外資最多的地區。
充分利用外資謀發展,這已經成為長三角制造業一個顯著的特點。長三角經濟繁榮還突出表現為制造業的國際化。統計資料顯示,占中國制造業經濟總量十分之一的 江蘇,70%以上的工業增加值是外資實現的。即使在中國的金融中心上海,工業仍是積聚外資最多的領域,目前有專用設備制造等6個行業的外資注冊資本超過 15億美元;外資工業企業的資產占全市工業資產總量的31%。越來越多的“洋打工”涌入長三角。
模具制造業,作為工業之母。利用外資求發展的現象也是比較明顯。盡管目前中國的模具出口逐年增多,但是中國模具制造技術的應用水平離先進的模具制造國家有 一定的距離。長三角各城市都希望和長三角區域制造業一同向高端化發展,力爭建成全國有影響精密模具設計研發中心、精密模具制造中心、精密模具檢測中心和精 密模具人培訓中心。在中國模具產業“十一·五”規劃中,就明確提出大型、精密、高端模具將會成為中國模具制造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為了達到這些目標,模具 企業都在積極地尋求技術和產業升級。
在長三角,大量本土模具企業試圖通過“嵌入”全球價值鏈獲取技術升級、產業升級的機會。但實踐證明,這種產業進步的“外資依賴路徑”并不一定成功。不少專家指出,如果在模具產業升級上把所有希望都寄托于外資的技術溢出,長三角的模具產業將被鎖定在全球產業鏈的低端。